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校友风采丨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1986届校友吕帆教授20余年的眼视光公益行足迹遍及全国
  • 作者:  编辑:张晓静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浏览:;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13:56

  • 采访专家:

    吕帆,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角膜塑形和近视防控学会亚洲分会主席、中华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

    20D2B

    2000年,成为中国大陆首位应邀参加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志愿者,为参加特奥的智障运动员开展眼睛健康和视觉提升医疗服务;

    2006年,开始实施“爱心温州·慈善启明”;

    2009年,开启“明眸工程”;

    2010年,开展儿童盲及低视力的救助项目;

    2011年,在杭州地区实施“光明行动”,同时在浙南、浙北实施“校园视觉关爱”项目;

    2012年,启动“川藏青高原光明工程”,组建了一支组建了以眼科专家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的高原医疗服务队,开展集中公益医疗行动......

    20余年来,吕帆教授的公益服务足迹从未停止,遍及了西藏、青海、四川、贵州、新疆、浙江等地,甚至走在全世界各地,团队为近100万人免费开展眼睛的检查和治疗。

    只身一人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志愿服务,感受世界的温暖与包容

    “我记得,我2000年到达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美国的阿拉斯加时,虽然已是夏天,但是那个地方特别冷,我们需要穿着棉袄参加这样的一个特殊奥林匹克的运动会。”吕帆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特奥),是专门为智能低下,言语不清的神经和精神障碍患者甚至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和成人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403DA

    2000年,正在美国攻读中美联合培养视光学博士学位的吕帆作为第一位走向特奥运动场,帮助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改善健康状况的中国大陆志愿眼科医生,只身一人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参加特奥志愿服务活动,为特奥运动员检查和治疗眼科疾病。

    8C462

    “这些特殊的运动员,不只是智力障碍,还有很多人会伴有一些身体上的残疾,比如说视力低下、听力低下等等。”吕帆教授回忆说,有一个孩子平常和教练跑的时候,跑得特别快,但是,每次到运动赛场上,他总是拿不了第一。“后来,我们发现是因为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他跑步时必须要盯着前面那个人才可以跑,所以,他永远是第二名。”

    因此,志愿者们给这个孩子做了视力矫正,这个孩子戴上了眼镜后,果然很轻松地跑到了第一名。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的技术改进,也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却改变了这个孩子的竞赛生涯,改变了他的人生。这对我来说,触动是非常大的。”吕帆教授说,我们不仅帮助了他视力健康,而且让他和他的家人拥有们尊严和生活热情,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包容性。“我感觉特别有意义。”

    此次特奥之行,开启了她与特奥结下了不解之缘。吕帆教授借助她对专业精湛而专注精神及国际化沟通能力,促成了国际特奥健康项目走进中国。2002年,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组织东亚/中华地区专员KIRK MILES来到温州医科大学考察,该校也成为了特奥会“健康运动员”项目中国“明目计划”(Opening Eyes)的主任单位。同年,吕帆作为组织者之一,组织了国际志愿者队伍参加在西安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特殊奥运会眼科健康检查项目,为1000余位特奥会运动员进行了眼健康检查。

    933BA

    也正是吕帆教授及其团队的专业和奉献,2005年,世界特奥会在做了多次多方面的调研后,决定把世界特奥会的健康中心建在中国,建立在温州医学科大学,并以世界特奥会的发起人——尤尼斯·肯尼迪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健康中心。这也是全球唯一一个世界特奥会的健康中心。

    “我们会在我们平台培训全球的医疗志愿者,服务员特奥会的远动员;疫情之前,我们还会派一些年轻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协助世界特奥会的一些慈善公益工作。”吕帆教授说:“为这些人提升视觉时,我们的心也变得相通了,人间也变得格外的纯洁和清灵。”

    这群送光明的医疗工作者做公益做上了瘾

    做公益会上瘾?吕帆教授给我们的答案是“YES”。

    吕帆教授及其团队从世界特奥会以来,公益脚步从未停下。从2006 年开始,他们就在浙江地区陆续开展“爱心温州·慈善启明”“明眸工程”“儿童盲及低视力的救助项目”“光明行动”“校园视觉关爱”等等项目,到了2012年,吕帆教授“召唤”了一大批医疗志愿者启动了“川藏青高原光明工程”。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吕帆教授笑谈,“我们当时就朴素地认为那些非常偏远、非常高原的地方医疗资源会更加匮乏,而那里的人可能因为气候环境的关系,患上白内障的几率越大。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是以白内障为抓手。”

    2012年创队以来,吕帆每年都亲自带队,先后远赴青海和四川边缘深处的色达、康定、壤塘、理塘、塔公等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最高的超过4500米,开启了川藏高原“光明行”,通过搭建临时医疗诊疗点、利用流动手术车等多种途径,开展眼科检查、防盲手术、验光配镜以及免费发放老视眼镜和抗紫外线眼镜等集中公益医疗行动,切实解决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视觉问题。

    “后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川藏地区其他眼病也非常多,包括小朋友的近视、远视、散光等等,所以,在把白内障诊治作为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将各种屈光不正的矫正纳入到了‘光明行’公益活动中。慢慢地,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眼健康服务系统。”吕帆教授介绍。

    缺氧、光照强、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在高原做公益医疗不免会遇到各种难题,但是吕帆教授及其团队一干就是近10年,在川藏高原做的最长的一次公益是58天。

    吕帆教授回忆说:“那是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当时,我们团队出发前立下了‘军令状’——我们要为1000例眼病患者做手术做治疗。后来,在治疗中,我们发现,病人特别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为了让所有找到我们的病人都能得到治疗,所以,我们团队就一直坚持,待了58天,超额完成了最初的计划。”

    “有时候,我们与川藏地区的老百姓语言并不相通,但是我真的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会在肢体语言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帮助与喜爱,他们也会表达对我们的尊敬和喜欢。”吕帆教授说。

    在一年又一年的川藏青高原公益服务过程中,吕帆教授发现,高原藏区庞大的视觉医疗需求和薄弱的医疗力量之间的缺口,仅凭进进出出的医疗队是无法全面改善的。

    针对这一棘手现状,她积极关注国家在防盲致盲、防治视觉损伤、关注全民眼健康的政策和指向,不断探索和深化川藏青项目的服务新模式、新内容,最终形成了一支“薪火相传的高原医疗服务队”、建立了多个“稳定持久的公益伙伴关系”、培养了多支“带不走的高原眼科医疗队”。

    “我们培训他们做手术,会先从缝一张皮开始,然后,再用动物的眼睛,比如猪眼睛拿过来练手,接着再教他们在虚拟的系统上做手术,一步一步全部练好了以后,再让他们当医生的助手,观摩、辅助医生的手术过程,然后才是放手让他们独自操作手术。可以这么说,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在教会他们,不少人已经成长起来,回当地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了。”吕帆教授说。

    4777C

    10年来,“川藏青高原光明工程”共计在高原服务时间200多天,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近千人人次,其中医务人员300多人次、社会志愿者近400人次,开展详细眼科检查以及筛查28000余人,实施防盲白内障手术2500多台,屈光不正矫治3749人,为当地医疗水平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其实,在这20多年的公益项目中,收获最大的还是我自己。不要说我们只是在付出,在奉献,在这些公益活动中,我们享受到了做这些事情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的团队和我们的学生在其中得到的心灵滋养,从而更健康成长。”吕帆说。

    所谓医者仁心,不就是走在救死扶伤的最前沿吗;作为眼健康医者,我们就应该走到最需要我们的百姓中。吕帆教授正是医者仁心的践行者。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同心楼312室
联系电话:0577-86696331
传真:0577-86696331 Email:xyb@wmu.edu.cn
CopyRight © 2014-2018 版权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