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人物 | 1987届校友韩欣、张宇:1+1是对前行确定的回答
  • 作者:诸葛芳芳  编辑:张晓静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校友会  浏览:; 时间:2024年05月23日 11:35


  • 1+1是对前行确定的回答

    245CE

    韩欣,1987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1990年师从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王振义教授获病理生理学硕士,曾在温医大附一医血液科工作4年。现为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病理教授并任血液/出凝血实验室和床边检测科室主任。

    张宇,1987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之后师从温州医科大学蔡孔长教授获临床心血管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温医大附二医心血管科工作三年。现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走过半生,回望来时路,最美不过携手生活和奋斗之人依旧。今年4月,借着回温探亲的契机,韩欣、张宇夫妇回到阔别几十载的共同母校温州医科大学。身处美丽的校园,回想一路从同窗到病理学领域学者的并肩作战,他们感慨万千。

    ❤❤❤

    伉俪游子:怀念起点携手归来

    时隔多年后回母校,张宇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参观母校的图书馆。2017年,丈夫韩欣回母校参加毕业30周年同学会,并在温州医科大学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前合影留念。回美后,他向张宇大赞温州医科大学的校园风光。“那一次参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茶山校区绿化很好、环境优美,尤其是图书馆,砖红色欧式建筑太漂亮了、藏书也很丰富。”韩欣的溢美之词,勾起了张宇强烈的好奇心。这次回温,夫妇二人将参观图书馆作为了回母校的重要行程。站在图书馆前,张宇感慨道:“为母校的蓬勃发展感到骄傲、自豪。”

    60F9C

    “尤记得我们刚入校都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回忆年少在温州医科大学的求学时光,韩欣和张宇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1982年,韩欣和张宇考入温州医科大学,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同班同学。“那时候学校办学条件不好,大家也都很小,辅导员和学科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非常照顾。”韩欣说,辅导员丁晓钗,殷嘉孟、鞠永佳、张洪来等学科老师,都如家长般细心、用心。

    “还有很多老师,以身作则,对待知识和科研刻苦、严谨,是我们医学道路上的启蒙者和领路人。”韩欣说,艰苦的办学条件和受限的科研资源,都无法阻挡老师们对医学进步的追求,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做学术。朱金昌、蒋仲荪、喻华芝……提起大学老师们,韩欣和张宇如数家珍。张宇这样说:“老师们的行动和精神影响着我们,帮助我们养成了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习惯。这些好习惯对日后做研究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你们是在刻苦学习中,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而产生情愫的吗?”听到这个问题,二人异口同声地大笑了起来。张宇说:“大学时候比较单纯,一心只读圣贤书。后来是工作、读研过程中有机会深入接触。”韩欣接过了张宇的话头:“幸亏我比较主动,我们才有后来的故事。”


    ❤❤❤

    忐忑远行:追寻学无止尽和未知图景

    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学历上的提升后,为了在医疗事业上更进一步,1994年,韩欣和张宇选择前往美国,还默契地选择了病理学作为深造方向。张宇说,病理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大学本科和硕士时期积累了厚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在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让我们更容易抓住病理学要害,也成为我们进入美国医学行业的‘敲门砖’。”

    144F6

    尽管如此,语言、教学体系、文化以及医疗体系差异等不适应还是让他们吃了不少苦。“我们不害怕吃苦,母校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探索。母校的学风校风是自己在海外勇闯未来的底气和信心。”来到美国后,韩欣和张宇在费城天普大学接受了四年解剖病理和临床病理住院医师培训,随后前往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血液病理科和安德森癌症中心细胞病理科接受专科培训。

    完成培训后,韩欣和张宇选择了病理学不同方向。韩欣前往巴恩斯犹太医院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血液学研究,这期间,他发现了一种抑制凝血的新蛋白酶抑制剂,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 PNASBlood等高影响力杂志上。“这种抑制剂能够防止血液过度凝固,减少血栓的形成。可以说这项发现,是以之前在温州医科大学的理论学习和附一医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

    而张宇专注于细胞病理学、血液病理学和外科病理学的研究。除了医疗研究,担任助理教授的她热爱教学,尤其是规培生的教育,致力于将自身经验传授给新进医生,她于 2022 年和 2023 年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医学院院长杰出教学奖。

    张宇还为德克萨斯州病理学会等多个美国国家病理学协会服务并做出了贡献,她目前担任美国华人病理学家协会(CAPA)董事会成员,以及领导力和专业发展委员会主席,组织、主持每月一次的在线讲座系列,重点介绍领导技能、身心健康和职业成长。

    尽管职业发展方向不同,但韩欣和张宇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头脑风暴”。张宇笑称,他们的睡前聊天就是谈各种病例。“我做的病例涉及领域相对比较杂一些,所以我每天都会跟他讨论,病理学就是要很严谨,大家通过讨论取得最精准的判断。”张宇如是说。


    ❤❤❤

    确定美好:是两人一起的自我塑造

    对医学不断地追求,也塑造了夫妇二人的性格品质。他们开玩笑说自己胆子越来越小了。“其实是越来越严谨了,每次病理报告出来我们都要反复论证、证实,才会郑重签上名字。我们的每次诊断可以改变一个病人的一生。”这句话,韩欣说得十分郑重。

    张宇则觉得自己越来越客观、考虑事情更加全面。“病理学是非常在乎客观事实,而且也要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经济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些都塑造了我客观、全面、严谨的性格。其实都是出于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2F999

    韩欣和张宇,也将医者的仁爱之心,分化出帮助他人、帮助母校发展的公益慈善之心。他们均是温州医科大学北美校友会的创始成员,还积极参与并组织温医大校友会在北美的各种活动,积极促成校友与母校在医学上的沟通、交流,积极帮助赴美学习、工作、生活的温州医科大学校友。“我们刚来美国很困难,现在我们有了基础,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校友们。”

    此次回访母校,韩欣、张宇还应邀做客温州医科大学校友讲坛第34讲暨基础医学院科学圆桌会。张宇特地带了许多老照片,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在温医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在美国做病理研究的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将扎实完成学业目标和树立科研理想的长期目标相结合,培养自身调节目标的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会适时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

    31BCA

    回访时间很短,但学子对母校的情怀永流传。张宇说:“现在网络很发达,以后我们希望多通过线上,和母校的师生,母院的医者,多沟通交流病理学方面的知识,共同为病理学发展贡献温医大的智慧力量。”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同心楼312室
联系电话:0577-86696331
传真:0577-86696331 Email:xyb@wmu.edu.cn
CopyRight © 2014-2018 版权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