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维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温医大粤港澳校友会会长。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八项,共发表SCI论文107篇,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1人。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2020年入选“中国学者(神经外科)学术影响力排名百强榜”,2021年、2022年入选“近十年全国神经外科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百强榜”。
10月13日,因受邀参加2023世界温州人大会和医学温州人大会,李维平在疫情后再次回到温州,也同北美的蔡晖教授,上海的陈超教授等老同学一起回到母校温州医科大学相聚。“这次回温州,最大的感触是温州医学始终在往前进步,医学温州人确确实实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说:“半辈子过去,携手同窗一起回母校叙旧,不仅是场回望的仪式,更是为人生下半场蓄能。””
1 心源:40年的情分交织着生命
“温医是我人生的重要站点,是灯塔,我的医学事业是从这里出发。这里有我永远在一起的兄弟姐妹,让我遇见了相伴一生的爱人。”李维平和蔼地笑着,也诠释着温医是他心中最为温暖的存在。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维平从舟山辗转一天,来到了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成为那一届年龄最小的少数60后之一。彼时的温医,还是位于学院路的老校区,“从大门就可以看到后门,周围都是稻田,没有教室的时候,就在食堂上课,后面还有食堂养的猪在跑来跑去。”他笑着回忆,即使当时很是艰苦,但到处都是蓬勃的朝气和洋溢的欢愉,身为大学生的荣誉感和澎湃的求知欲,让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纯粹又刻苦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汲取着新的知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
在李维平看来,正是在温医的大学时光,打开了他的医学之路,也让他学会了更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培养了更多的个人兴趣。当时,他还担任了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为了组织班级体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出操出勤率和达标率煞费苦心。同学间学习和课余基本以小组活动为主,他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操场上,在校4年多时间,他参加了三届浙江省高校的排球赛、一届高校篮球赛、一届高校田径赛,当年的温州高校男子排球联队还在全省大学生比赛中拿到过第四名的好成绩。
诚然,李维平的温州情结并不仅限于此。在温医五年的时光里,他遇见了低两届的温州人学妹,由此走向婚姻的殿堂,这让他对温州又多了一分牵挂。温州的古街老巷、吴侬软语、风味小吃在于他都是亲切、温暖和思念。他说:“一入温医门,一世温医人。毕业以后,我们除了参加或举办学校校友会活动,不管在何处遇见同学、学弟学妹和温医的老师,亲切感、母校情都会油然而生。”
2 迁徙:百尺竿头要闯还要实
在温医本科毕业后,李维平进入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并在此工作了10年。十年里,他一边扎根临床,一边埋头钻研,还公派日本研修了一年,逐渐确定了脑神经外科的专业方向,接触了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等前沿学科内容,储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1992年,已担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和团委书记,在专业崭露头角的李维平放弃了杭州的发展机会,前往深圳“从头开始”。如今的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名称是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规模不大,神经外科刚结束和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持续8年的合作,开始独立运行。医疗设施和力量都比较薄弱,病床仅二十余张。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各种新事物也处在发展期。作为医者,李维平坚守本心,心无旁骛,全身心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全力投身医院大力建设和发展神经外科。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神经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以及脑卒中防治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职业生涯经历科室副主任、主任、大外科主任,到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早在1996年,他在深圳率先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建立了完善的神经重症脑功能多模态的监护模式。随后几年陆续在国内发表研究论文,填补了我国在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方面的空白;提出了根据颅脑创伤早期脑电图改变,个体化干预预防癫痫发作的发案。在他带领下,深圳的重症颅脑创伤救治和神经重症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作为神经内镜和神经肿瘤专家,他是深圳开创和推广经鼻内镜切除垂体瘤的第一人。在他倡议和带领下,创建了全市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体系,极大促进和提高了深圳市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和临床基础研究水平。
2011年,他领导团队创建了深圳市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在十年的深圳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十年努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防治进入全国脑血管病百强医院。在全国首先提出“脑卒中溶栓地图”的急救理念。建立了从社区筛防—院前救护—急症溶栓—规范治疗—社区康复和管理的一整套卒中防控闭环模式,大大提高深圳市卒中的救治水平,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他因此分别获得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院长”和“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此外,李维平为学科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智慧,对内引进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整合、医教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医疗模式,打造了一个有区域影响力、综合实力强大的神经学科团队。对外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加拿大McGill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北京天坛医院深圳脑科中心和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深圳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中心,让深圳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国际和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在李维平的带领下,近十年来神经外科内外兼修,医教研全面提升,学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最初的20余张病床发展到今天135张病床,4个各病区,2022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在2018年-2022年五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神经外科专科排名第15名;在历年的深圳市医院专科学术影响力排名榜中,神经外科学均遥遥领先,排名第一;他还通过建设各类学术团体和平台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推动区域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并从研究型医院和创新性科室的高度,审视和布局学科建设,重视科教同步发展。例如在2014年建立的“深圳市神经外科学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深圳市医疗系统唯一致力于神经外科及相关疾病研究的重点实验室。至今共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科研立项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博士后基金18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生近40人,他们大多已成为临床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些已成长为科室主任和专业骨干。完善和雄厚的科研、教学体系对学科的综合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回声:从孤军奋战到粤港澳校友会
回声,是每走一步回望母校而听见的自我。“凝聚力量,支持母校发展,这是我们同学内心里共同住着的梦想,因为我们是和学校一起长大的一批人。”李维平说。2017年12月24日,温州医科大学粤港澳校友会正式成立,李维平当选为首任会长。他说:“粤港澳校友会为三地校友搭建一个联络感情,交流学术、整合资源、共同发展的温馨家庭,将继续弘扬母校的精神和优良传统,团结理事会成员和粤港澳校友,努力为校友与母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校友们和母校的发展助力。”
虽然筹备工作繁杂又辛苦,但回忆成立的那一刻,李维平仍难掩内心激动,他说,刚来深圳时就发现了,不像上海、杭州等地,温医人鲜少在广东一带发展,自己简直称得上孤军奋战,不孤独是不可能的。随着温医的发展,赴粤学习、工作、生活的温医人逐步增多,如何把这股力量凝聚起来?在温州医科大学校友总会会长瞿佳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李维平牵头,历时3个多月的筹划。在他看来,粤港澳校友会的布局和图景是他完成的回馈母校的使命。
身在特区,情系母校。随着温医人在深圳卫生医疗界的受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校友已涵盖至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检验和护理等专业领域,人数已超300人。粤港澳校友会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加强校友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医疗科普公益活动,收集宣传温医人的医学成果,拓展人才“医疗+”,开创新型社会服务。此外,还开拓与粤港澳温州商会的合作模式,服务在粤温州乡邻,为学校的外循环发展添砖加瓦。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李维平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团结理事会成员和粤港澳校友,建设好粤港澳校友会,加强在基金建设、学术交流、义诊开展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扩大平台影响力,做好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的内循环,也做好粤港澳地区校友与世界温州人之间的外循环,为母校和校友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