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1983届校友范顺武:穿越山“脊”
  • 作者:陈艳琼  编辑:张晓静  来源:   浏览:; 时间:2023年12月01日 14:39


  • 人物名片


    3492D


    范顺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二级教授、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从事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40年,在Nature和C N S(Central Nervous System)正刊或子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项,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及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



    364B4


    在全国骨科界,提起脊柱尤其是下腰痛的微创诊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声名远播。这个开科仅29年的年轻科室,在温医大1983届校友范顺武的组建和带领下,从默默无闻到业界闻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入温医门,一世温医情。”2023年10月28日,范顺武主任与来自海内外的150余名同届校友回母校温州医科大学相聚,共叙温医情。他说:“温州、温医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有着温医的DNA。”



    守望者:母校就是回头能看见的起点


    796E4


    时光荏苒,老照片虽已褪色,但回忆里的美好故事依然鲜活。1978年,年仅15岁的范顺武闯过“千军万马”,走进了温州医学院的校门。

    大学期间,正逢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大江南北,温州在时代的碰撞下,迸发出蓬勃的力量。“当时自由的空间和思维,对我之后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对学术研究来说,自由和特色是非常重要的。”范顺武回忆,那时的温州,各种新生事物不断萌芽,就连去理发也能感受到那股新意、那一丝前沿的风尚。即使老校区条件艰苦,他依旧怀着旺盛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并且一直在班级里保持中上的成绩,就连身高都蹿高了20几公分,他笑言:“可以说,我是在温州‘长大’的。这里俨然是我的第二故乡。”

    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年少时的范顺武便深深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准备毕业统考时,他与小组同学一起组合搭档,分析总结经验,冲刺复习,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当时温医的毕业分配制度规定,名次位列前十的学生可自由选择就业单位。在1982届学长蔡晖的建议下,范顺武来到杭州,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之后,又在浙江大学完成了硕博课程。并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如原创性地研发了腰大肌前下方显露——AIP技术成功对OLIF技术进行了创新和改良,改良后的OLIF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融合面积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针对腰椎滑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先撑开后复位”理论,该手术技术在国内顶级学术刊物《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如今,脊柱微创治疗已成为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的特色品牌之一。

    毕业多年,作为著名骨科专家、学科带头人,范顺武时常会回母校开展学术交流,站在风景优美、充满欧式建筑风情的温医大茶山校区,看着一张张年轻活力的脸庞从身边走过,他十分感慨:“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跟我们那时候也很不一样,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像早期的诺基亚手机,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就像智能手机,无论是身高、相貌还是语言各方面可能都要丰富一些。这也是我们两代人的区别。”他诚挚地勉励学弟学妹:在医疗行业一定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年轻人要学会看到他人的优点,才会有进步发展的空间;不能停止思考,医疗行业是个积累的过程,永远都要思考,不会思考不是好医生。


    389C9



    解码者:“自留田”里做脊言


    49015


    一辈子围绕着脊柱做临床、做研究、做文章,这是范顺武敬畏生命,解码脊言的写照,他感恩“脊柱”为伴。

    1999年,在浙二医骨科已崭露头角的范顺武选择离开舒适圈,前往邵逸夫医院组建骨科。对此,许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他的选择“不理智,不明智”,是放着金饭碗不要,去捧泥饭碗。毕竟在当时,浙二医骨科是块金字招牌,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存在。范顺武在浙二医的十余年里,勤练技术、不懈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华系列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并且得到两位业内权威导师——夏贤良和杨迪生教授的全心全意指导帮助。

    “小时候,在我家乡,每家每户都有一块自留地,但同样的,有的地里庄稼长得特别好,有的则长期处于荒芜状态。因此,我打儿童时期就在想,如果我有一块自己的田地,一定要种出更好、更多的庄稼。”这个心愿一直扎根在范顺武心中,直到邵逸夫医院骨科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之后的体会是“邵逸夫骨科就是我的‘自留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建于1994年。1999年范顺武加入该院骨科时,科室还只有五六人,且多为主治医生和助理医生。病区只有“半个”,20多张床位,年手术量仅为200台。科研更近乎一张白纸,论文、课题、成果都等待起步。

    经过范顺武团队20多年的不懈努力,资料显示,邵逸夫骨科邵逸夫医院骨科目前拥有70多名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其中8名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名国家优青2名医生获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称号;2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年手术量已经超过1万例,其中,4级手术的比例达到了60%。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领域的诊治方面,该骨科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48FA3


    在科研领域,该院骨科团队牵头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连续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均超过10项。并且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共获批16项。先后在Nature和Central Nervous System子刊上发表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项原创性的研究是团队创新地将菠菜的类囊体移植到动物细胞体内,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细胞提供能量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骨科界第一篇原创性Central Nervous System正刊成果,《Science》最新综述评价:曾经被认为医学未来的事情,现在正成为现实。



    托举者:知无涯后飞鸟


    462EF


    “无论浙江大学,还是温州医科大学,都是很包容的。”范顺武表示,医院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而凝聚人心则是文化。“年轻人的成长,一定要靠传帮带,有人托举,有人鼓掌。”包容,是他多次提到的词。

    他一直坚持优秀的年轻人不是靠培养,而是凭自身成长起来的。因此,科室一直把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并提升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放在第一位。“许多人说我们科室的年轻人不够勤奋努力,但我恰恰相反,我觉得他们太努力,太拼了。”范顺武显露出对团队成员身体的担忧。日常中,他对科室中每个年轻人的家庭背景、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都了然于胸,还很乐于同科室年轻人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告诉他们要从埋头苦干转变为抬头巧干,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碰的各种难题,并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专业上,鼓励他们展开奇思妙想,去大胆创新。“个人好了会成就科室,科室好了医院才会更好。” 范顺武说,要让年轻人深知工作首先是为自己努力,能看得到希望,让每个人在最适合的岗位发光发亮。

    范顺武常以团队为傲。林贤丰和陈鹏飞是范顺武团队90后成员,是他的“爱徒”,林贤丰还是温医大2013届校友。他们正是“提取菠菜细胞中具有光合作用的类囊体,为衰老的哺乳动物细胞获得‘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这项研究的主力。范顺武以爱才惜才之心为其四处奔走,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创造人才培养的土壤。

    “人类一代比一代优秀那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放开胸怀全力以赴培养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学生超越是一件非常荣光的事情。”范顺武骄傲地说:“我很赞同一位名人所言,‘一个好的家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在于每一辈人都能够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老一辈医者夏贤良、杨迪生、彭淑牖等托举了我,我只有像他们一样托举下一代,才无愧于他们的厚爱。”


    511D4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同心楼312室
联系电话:0577-86696331
传真:0577-86696331 Email:xyb@wmu.edu.cn
CopyRight © 2014-2018 版权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